用常州新闻打开

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守护新冠感染患者“生命线”

2023-01-18 15:31:08 

常报全媒体讯(陈荣春 刘华联)从常态化疫情防控战线到“保健康、防重症”的新形势,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以精湛的医术开展救治,守护新冠感染患者的“生命线”。

81岁的吴大爷因高烧、胸闷伴咳嗽咳痰治疗一周后没有明显缓解,被收治入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相关影像资料显示,他的左右两肺呈现弥漫性磨玻璃影,左肺几乎已经白了。因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基础疾病,入院没多久吴大爷病情就迅速恶化,出现了呼吸衰竭。“情况非常凶险,医护人员紧急开展经鼻高流量吸氧、床边气管镜检查、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并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团队的及时救治下,吴大爷病情逐渐平稳。”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翀说。

自从2022年12月10日以来,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整个病区86张普通病床、10张加床和16张监护室床位持续处于满员状态。患者以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为主,收治入病房后,需要兼顾抗病毒、抗细菌和基础疾病控制治疗,由于病人数量多、病情重,床位、医疗设备和人员力量等都面临很大压力。

“全院一张床,全院一个科”,加紧采购、动态调配无创、有创呼吸机等设备,硬件上的短板在医院的统筹下逐渐补齐。而来自人员上的困难,让有着30年呼吸护理工作经验的韩英护士长倍感压力。

医护人员冲在诊疗最前线,很多人陆续“阳”了,而患者却不断收治入病房。“从来没有经历人手这么紧张、工作这么忙碌的时候,人员力量最薄弱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只剩下原来的1/3,但工作量却较往日增加很多,无论是输液、翻身、气道护理等,都比以往更加忙碌。”即使注意防护,韩英最终也“阳”了,但她简单休整后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坚持,大家都是带病上岗,要保证病房运转正常。由于穿着隔离衣,戴着N95口罩,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我们护士经常是到下班后才去喝水解渴。”

“没事,这个班我可以继续上。”“我挺过来了,即日申请上班!”“我已经退烧了,随时可以到岗。”大家咬牙坚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接续救治,“我们累一点,苦一点,都算不得什么,一定要尽全力救治好每一位危重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同事们轻伤不下火线,让李翀和韩英非常感动。

杨燕是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能手”,是一名共产党员,有着近十年的重症患者护理经验。“阳康”后刚到岗,她就接到医院要征集人员去外地支援的消息,“我阳过了,有抗体,让我去支援吧!”说这话时,她喉咙嘶哑,还伴着阵阵咳嗽,但眼底的坚定让人动容。“90后”庄晓冰是名抗疫“老将”了,2020年1月曾前往湖北武汉战“疫”。此次,刚结束完外院的救治支援工作,在居家休养期间,得知当天夜班护士“阳”后无法上班,科室需要支援时,他便主动放弃休息返回岗位。周丹虹、蔡露等医护人员,也一直在外支援兄弟医院……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全力以赴守护健康。

“以前门诊坐诊一上午看60个病人左右,上周一上午从7:30到12:30看了90个,还剩59个号没来得及看,中午扒口饭接着看,还没看完,挂了下午号的患者又到了……”“回家躺在床上,耳边依然都是呼吸机报警的声音。”“现在夜间开展的治疗非常多,一轮中夜班下来,感觉身体被掏空。”医护人员间的对话,让人心疼。

在医院统一部署下,兄弟科室的同事也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支援,承担了不少工作。同时,为确保医疗救治同质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承担较以往更繁忙的会诊工作外,还陆续派出骨干力量负责新开设的新冠综合救治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

“目前,医院共开设10余个新冠综合救治病区,我们不仅提供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指导,还积极搭建双向转诊通道,将病情平稳的患者转出至其他专科,病情危重的则及时转入,为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李翀表示。

编辑:蒋雯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