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州新闻打开

优质校外资源进校,为经开课后服务注入“新活力”

2022-09-22 13:29:59 

常报全媒体讯(毛翠娥 陈志强 陈旸)上周五下午4:30,遥观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第二时段开启,校园里热闹起来。本学期,该校开设了70余个活动课程,其中10多个为校外引进的,包括舞蹈、乱针绣、小主持、棋类等。五(3)班葛籽涵同学经常参加演讲比赛,加入小主持人社团后,在吟诵艺术学会的老师指导下,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他更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

(遥观中心小学的乱针绣社团)

为进一步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家长的多元需求,本学期,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引入优质校外资源参与课后服务,丰富了校内课程,减轻了教师压力。

“白名单”上榜机构为课后服务“加油”

课后服务能否吸引学生,在于课程的多样性和高质量实施。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加强统筹,通过开展需求调查、发布征集公告、组织多项申报、建立联席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暑期共遴选出首批39个优质校外机构(非学科)或专业人士进入“白名单”,供辖区内学校选择使用。

“‘双减’后,既要提高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又希望为在校内超长时间工作的老师减负。”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教育科科长陈国平介绍,进入“白名单”的校外机构或专业人士进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同时,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定期评价反馈、动态建设资源,对相关校外资源进校监督,保障资源引入有序高质实施。

目前,全区课后服务开设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趣味课程共计655个,较春学期增加百余个,进一步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全区参加服务的中小学生有3.6万余人,占总人数的97.8%。

校外专业机构让学生学得更精进

引入优质社会资源进校,此前已有学校探索。经开区实验小学于去年7月,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管乐艺术进校园”公益活动助力下,成立管乐团,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吹奏乐器,感受艺术魅力。“优质校外机构成为校内教学的有力补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学得更专业。”校长丁雄鹰介绍,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和“白名单”上的两家机构合作,引进了滑轮、琵琶、二胡、乐高、编程等艺体类课程,发掘学生在专项上的兴趣,引导学生获得高阶能力的提升。

(经开区实验小学的皮影戏社团)

引进的校外课程效果如何保证?横山桥中心小学校长许小红表示,通过课前审核课程内容、上课配备校内搭班老师、学期末课程展示,对校外资源进校全程管理和监督,“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不喜欢的课程,将被淘汰。”

参与课后服务的力量更强更专业,学生、家长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经开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冯昱琦学编程已有两年,曾在市科创类赛事中斩获一等奖,“现在在校内就能获得校外机构的专业培训,我们更放心,还有机会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家长冯凯如是说。

家长进课堂,学生体验更丰富

除了优质校外机构,身处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也成为学校重要的育人资源。

遥观中心小学在制定特色课程时,遴选了一部分有特长、有能力的家长进校园开设“家长课堂”,拓宽课后服务时段课程建设的路径。孩子们聆听风土人情讲座,掌握反诈骗要点,学习烹饪技巧……在各种有意思的课程中,孩子们增长见识,提升动手能力。在经开区实验小学,校方邀请家长进校指导孩子在善耕园种植农作物。

各位家长导师都在明确课堂目标的基础上备好、上好每堂课。“给孩子们开健康讲座很有必要。”遥观中心小学一(1)班家长李建良是遥观镇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医生,本学期初,他进校做了有关“科学防疫”“防治肺结核”的主题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身边的案例,让孩子们听得懂、听得进。

遥观中心小学校长吴亚娟表示,学校将不断挖掘家长资源,提升校本特色课程的广度和高度,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编辑:蒋(实习)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