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州新闻打开

蓄势向“新”,贡献创新“核”力量 | 常州科教城助力冲刺”GDP万亿之城”纪事

2023-09-09 19:21:57 

本报记者 姜小莉

今年,是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元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作为全市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正以实际行动,为新能源之都建设和冲刺“GDP万亿之城”贡献“核”力量。

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多年来,常州科教城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逐年提升创新资源、创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贴合度,在双向互动中,让更多的创新活水精准滴灌产业发展。

9月7日下午,理想汽车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产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是继“比亚迪”产业学院之后,科教城推动成立的又一个产教融合共同体。

“我们的教学,突出了‘需求’两个字,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提升了课程资源;教师通过与企业沟通,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技能。”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带头人盛雪莲说。

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科教城围绕职业教育做足文章。今年,出台了《科教城职业教育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前已推动高职院校成立4个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比亚迪、理想汽车、蜂巢能源等6个产业学院,实训培训新能源领域人才2.7万人次。

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庄三舵透露,常州科教城的院校围绕服务和支撑“新能源之都”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未来将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包括师资的互聘等方面,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新能源产业人才。

双岗互聘:让技术双向赋能

教育和产业的双向奔赴,人才的流动、思维的碰撞,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双向赋能。

常州先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之一是便携式基因检测盒。最近几年,企业研发人员一直想通过电化学的手段,提升检测的精准度,可是在关键试剂的合成领域,遇到了瓶颈。

公司生物化学工程师童宇向记者倒苦水:“我们所需要的化学物质分子比较复杂,反应过程中副产物比较多,以我们实验室的条件难以攻克这个瓶颈。”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通过常州科教城的双岗互聘机制,企业匹配到了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杨科副教授。双方携手,终于在今年7月份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我们通过联合研发,在实验室中共同设计了一条路线,最终合成出了企业想要的目标分子。”杨科认为,双岗互聘计划为高校一线教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让科学家能深入企业的一线,参与实际生产,而不是仅仅是发几篇论文。

据悉,今年全市双岗互聘共有129家单位申报了214个岗位需求,经评审,共有120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其中,高校院所选聘至企业兼职工作68人,企业选聘至高校院所兼职工作24人。同时,常州科教城还将双岗互聘的范围扩展到全市,将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创新红利。

平台发力:服务新赛道

公共研发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常州科教城,目前汇聚着50多家各类研发平台载体。今年,常州加速新能源之都建设进程,各大研发机构也积极融入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浪潮。

在常州湖南大学机械装备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单电机性能测试平台正在运行。转速、扭矩……在后台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电机的测试表现。新能源汽车跑得快不快,关键取决于电机的性能。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针对电机的测试需求要随之爆发。研究院紧跟市场需求,通过测试平台的研发,进一步融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浪潮。

研究院院长助理梁华侨介绍说,该测试平台突破了高速机械系统、高速测控系统,包括变频与整流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技术人员还对平台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目前,这台由研究院自主研发并设计生产的设备,已经能够覆盖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驱动电机。研究院也成为常州市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并与比亚迪、常州北汽重型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博格华纳等整车或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了良好产学研合作关系。

今年上半年,园区高校院所服务本地企业691家,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2.62亿元(同比增长57%)、技术研发到帐1.85亿元,向全市输出成果112个。

培育“经理人”:打通成果化的壁垒

有了创新成果,怎么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实现转移转化,这是常州科教城众多研发机构需要面临的问题。

为此,科教城主动挖掘、靠前服务,通过打造一批“技术经理人”队伍,打通了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壁垒。

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入选了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近年来企业成功实现了纯电、混动、燃料电池等多种动力构型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及定型工作,并实现产业化。

拓展业务范围、拥抱新能源产业的底气离不开常州的创新生态。今年年初,公司发布“重载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需求,经“技术经理人”牵线,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迅速前来对接,并最终签订研发协议。

“我们创建了江苏省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不仅要带领他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还要找到合适的专家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邱光宇说。

壁垒打通了,企业的真实需求和研究院的成果也就找到了最佳的匹配途径。最近三年,研究院与企业开展交流活动达到500多次,签订合作合同549份,并与常柴、铭赛机器人、新创碳谷等龙头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科教城园区公共研发机构承担7项常州市“揭榜挂帅”项目,全方位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创新支撑。

在奔向“GDP万亿之城”的征程中,常州科教城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全面赋能,一路探索,一路向前。

编辑:蒋雯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